康達科技集團(Qanta Group), 是全球领先的有机硅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致力于提供个性化的有机硅解决方案。其拥有从金属硅到特种有机硅材料的全方位产品供应链。主要業務為特用化學品技術及特殊SILICONE與複合材料相關應用制程技術材料開發、設計、銷售。目前已有18年以上历史,与全球500强企业有合作销售经验,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际化品质,技术和管理及提供一条龙Silicone 材料应用整合。公司拥有广泛的销售和研发网络,可提供有利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技术和基于市场需求的解决方案。
织物处理用硅油制剂
早期,我国一些有机硅单体合成企业曾利用甲基氯硅烷合成中的甲基氢二氯硅烷合成甲基含氢硅油,用以处理织物,使处理过的纺织品具有防潮、疏水、手感好和仍然具有透气的功能。经过处理的一般织物能耐受30cm高的水柱压力。含氢硅油曾风靡一时。
(1)羟基硅油乳液
但是仅靠使用单一的含氢硅油乳液处理纺织物尚不完善。国外当时已经采用经乳液聚合方法制得的羟基硅油乳液。按羟基硅油乳液/含氢硅油乳液从6/4~9/1的配比的硅乳液来整理织物。结果是无论在柔软度、手感、滑爽度、挺括度和丰富度、防水性、透气性都十分理想。
在我国开展羟基硅油乳液聚合研究最早的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的林一和孙纯中研究员。林一研究员从理论角度研究并提出乳液聚合的反应机理。孙纯中、李平、刘淑芬等则从产品应用研究在国内首先开发成功纯阳离子型的甲基羟基硅油乳液并首先和北京化工二厂合作,投入中试生产。产品很快在上海制线行业得到初步应用。紧接着,上海树脂厂章基凯、李燕声、陈荣根等根据阳离子羟基硅油乳液在合成与存放过程中不稳定、产生飘油;在使用过程中不耐电解质、不耐冻等致命弱点。根据用户要求,于1980年开始研制开发复合离子型羟基硅油乳液。他们通过采用①阳离子与三种非离子复合②程序升温③分批将D4加入等工艺手段有效控制乳液聚合反应速率,使D4本体开环聚合速率与形成乳化滴速率达到平衡。开发成功存放性十分稳定、飘油很少、能耐电解质、冷冻的产品牌号为SAH-288乳液。并通过与上海制线公司、上海丝绸研究所、上海日用化工研究所、上海漂染厂等主要用户开展应用技术协作攻关,使产品很快在国内制线、针织、印染、丝绸、化妆品等行业得到应用,形成规模生产,成为有机硅主要产品之一。1981~1982年中科院化学所孙纯中与上海树脂厂章基凯、李燕声、陈荣根等在上海共同完成SAH-289阴离子、非离子复合型羟基硅油乳液的研究、开发和中试投产。产品很快在化妆品、纺织品整理、塑料、橡胶制品、胶片等行业得到应用。
1975~1976年中科院化学所孙纯中、李平、刘淑芬等采用阳离子型羟基硅油乳液和水溶性环氧树脂、高含氢硅油乳液等为主要原料复配开发成功用于维纶帆布的新型有机硅防水剂,并与解放军总后勤部合作,用于军用维纶帆布帐篷防水整理。1983年该成果获国家发明创造奖三等奖。
化学所推出的能在高速缝纫机上运行的、经硅油乳液处理过的涤纶缝纫线能够达到每分钟5000针不断线。这种处理过的涤纶线曾大量出口创汇。
化学所在织物处理用硅油制剂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深受业界的崇敬。
(2)亲水性有机硅织物处理剂
人们知道物料经有机硅油处理后是有疏水性的。上一世纪80年代晨光化工研究院万益中等用不饱和聚醚、含氢硅油等多个组分开发出亲水性硅油乳剂。经处理过的织物具有优异的亲水性、吸湿、抗静电并具有弹性好、滑爽等特点,提高了织物的档次。此亲水性有机硅织物处理剂开发成功后推广到湖北等地生产。这种亲水性有机硅织物处理剂曾在北京、上海等地多家印染厂使用,深受用户欢迎。
(3)具有杀菌功能的有机硅织物处理剂
将具有杀菌功能的季铵盐接枝到聚硅氧烷上可制成季铵盐基改性硅油。用这种改性硅油的制剂处理织物,能使织物具有杀菌抗菌、防臭、抑菌、防静电的作用。可用以处理内衣、床单等。如用以处理医院中接触病人的床单和病号服等有很好的社会效益。上海树脂厂盛本麟、陈萃文等于1984年开发该类产品,并于1986年投入生产,产品牌号为SAQ-1有机硅抗菌防霉剂。有机硅抗菌防霉剂研制成功,用于纺织品、制鞋、医疗用品制造,填补我国织物卫生整理剂的空白。
军工用多氯苯基硅油和支链型苯甲基硅油
地处祖国西北兰州的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内有专门为航空工业及军工部门研究以多氯苯基三氯硅烷为出发物质的硅油和硅脂的第三研究室。金道森等研究人员研制成功的、以甲基多氯苯基硅油为基础油的航空工业用的润滑油、润滑脂、工作液等。他们研究成功的润滑油、润滑脂、工作液等由该所化工实验厂生产提供给有关的部门。该所的很多有机硅制品成为许多型号飞机的定型配套产品。
上世纪60年代末期,国家急需在战斗机上使用的全天候瞄准器液压油。国防工办通过化工部二局下达特急军工科研任务,要求上海树脂厂3个月内提供对低温性能和黏温系数要求十分苛刻的新型号硅油。当时由下放在车间当工人的章基凯承接了任务,他和工人技师薛志庆、车间工程师徐志鸿等经过81天日日夜夜的攻关试验,克服了重重难关。最后采用合成支链型苯基甲基硅油,和通过添加剂的方法成功地合成出低温性能优越,黏温系数变化符合要求的#260苯基支链型硅油。提前生产出所有技术指标完全符合要求的新型苯甲基硅油80kg,及时保证战斗机上天飞行的需求,受到国防工办表彰。